碳排放背后的阳谋:中国是怎样在逆境中化守为攻的
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将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的单独一条,这在历年来还是首次。
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之后只减不增;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,通过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方式完全抵消,整体上实现“零排放”。
而在更早的联合国气候雄心大会上,最高领导人也向全世界郑重做出承诺,甚至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:
今年9月,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在此,我愿进一步宣布:到2030年,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%左右,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——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,2020年12月12日
最灵敏的资本市场当然对这一动向反应迅速。光伏、新能源板块获得资本的认可,大量资金跑步入场。
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当前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,中国的承诺既展现出国际道义担当,又透露出自信和底气。
但曾经的中国,也由于碳排放压力而被西方针对,甚至工业化面临中断的厄运。
那中国是怎样化压力为动力,一步步化解被动,现在将绿色发展作为先手牌、主动牌的呢?
01
2007年是默克尔第二次访问中国。不同于第一次的和顺友好,这次访问,已经让她的中国同行感受到了一丝寒意。
彼时的欧盟,经济持续增长,就业大幅增加,在服务业、制造业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已经超过了美国、日本,一时风头无二。
壮志满怀的欧盟,正试图缔造属于自己的国际秩序,以巩固今日这来之不易的繁荣盛景。
欧盟选择的切入点,即是碳排放。
欧盟在绿色环保领域处于全球的杆位,自身有很高的标准,而这个切入点非常精妙,直击高能耗的竞争对手美国,和正在通过工业原始积累的、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。
默克尔此访,就是借欧盟在绿色环保的优势地位,逼迫中国就范。所以中国全力以赴,严阵以待。
工业化时代的今天,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,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,造成气候变暖,出现极端天气增多、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等恶果。减少碳排放,最终用可再生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,确实是一个浪漫的、理想主义的、同时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方案。
融化冰盖上的北极熊,让人如此动容
在小布什治下,美国的共和党政府在国际上采取收缩策略。欧盟抓住机会,高举降低碳排放的旗号,填补了美国退出造成的权力真空。这不仅巩固了其作为全球经济重要一极的地位,其政治上影响力也空前提升。
彼时,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分裂。过去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集团,在西方的压力共同承担,一致对外。
但就在2007年前后,39个切实被海平面上升所威胁的岛国组成了岛国联盟,在应对气变的立场上同西方合流,造成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分化。
在国际会议上,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代表的惊世一哭,赢得了无数的同情票
政治的逻辑里,是没有经济上的所谓双赢概念的。你赢了我就输了,你强了我就弱了,永远都有高下之分。
这一波南北之间的攻防,由欧盟主导,站在人类存亡的道德制高点上,以碳排放剑指发展中国家,试图塑造未来的经济发展秩序。
这就是欧盟的阳谋。
可又不得不说的是,欧盟的碳排放约束,确实是一种披着伟光正外衣的阴损行为。
发展阶段是很难逾越的,和碳排放紧密相关的工业化更是如此。
以欧洲为首的发达国家们,由于率先完成了工业化,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和技术升级,得以将耗能大、排放量大的产业进行转移,并从容进行能源转型;
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早期或者中期,不得不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重工业。
当前中国是碳排放最多的国家,原因就是中国作为“世界工厂”和工业第一大国,拥有很多排放量大、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,上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此。
但把碳排放总量放在历史上来看,实际上美欧等西方国家,排放总量远大于当前的发展中国家。
现在他们却高举着环保的名义,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指责,企图对逐渐富起来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二次收割。
当时的方案,是对未来碳排放进行硬性的指标配置。27个发达国家获得未来碳排放总量的44%,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分配剩下的56%。
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超标了,还要向发达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。
而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。要发展,要就业,要积累,就必须完成工业化,而工业化的代价就是碳排放。排放权意味着发展权。
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是55亿,而发达国家是11亿。处于工业化早期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,今后的排放量肯定要远大于发达国家。
而发达国家的这种方案,意味着今后55亿人除了承受高强度劳动、环境污染的痛苦,还要向发达国家交“碳排放税”。
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当然想享受和平发展的岁月静好。但在发达国家的步步紧逼面前,却不得不顶起压力,负重向前。
03
欧盟的碳阳谋中,第一个跳出来的反对者,其实是一向走高能耗路线、拥有石油美元的美国。
研究显示,2008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:中国(28%),美国(16%), 欧盟(11%)和印度(7%)。研究发现,尽管总量偏高,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4.1吨,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9.0吨相差甚远。
但访问中国之前,默克尔刚刚在“发达国家俱乐部”的G8会议上说服小布什,美国宣布加入新的气变协议。默克尔一时风头无二。
毕竟美国发现,碳阳谋确实是一个遏制发展中国家,尤其是其中工业第一大国——中国的绝好利器。
大洋彼岸的中国,只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,迎接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。
已成立10年之久的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迅速升格,成为国家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,组长由原来的发改委主任升格至国务院总理。
小组机制纳入了国务院的29个部门的部长,接连召开国务院级别的最高会议,可谓满负荷运转。
2007年7月9日召开会议
2007年7月11日召开会议
从这些旧日新闻中,即可感到我们的重视和紧张。
默克尔来访前,算准了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,离不开广大的欧洲市场,在压力面前中国人会屈服。
但中国总理却无比坚定,在发展权面前丝毫不让。在不直接和“人类存亡道德制高点”硬碰硬的同时,提出了中国的主张,要求减轻发展中国家负担的责任:
中国坚持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原则,同时将担负起自己的责任。
“中国面临的任务比德国要艰巨。现在空气中二氧化碳总量不是发展中国家、特别是中国造成的。中国的发展只有30年时间,而发达国家经历了100年到200年的发展历程。”
“中国还面临人口众多的现实,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样期待蓝天、青山、绿水,我们将为此做出不懈努力。”——温家宝在记者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8月27日
默克尔此访碰了钉子,心有不甘。她随即通过另一件事,表达对中国的不满。
中国见招拆招,阵脚不乱。
一方面以“日程安排十分忙碌”为由,取消了07年11月的中德财长会晤。原定随德财长访华的德国银行、投资机构代表纷纷向政府表达不满,认为默克尔会见达赖造成中德经济合作受损,得不偿失,从内部给德国造成压力。
一方面外交战线重构“国际统一战线”,与发展阶段类似、对外关切相同的国家加强联系,绑定巴西(Brazil)、南非(South Africa)、印度(India)三国,组成“基础四国”(BSIC)联盟,形成统一立场。
在2007年底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,我们鼓动在西方更吃得开的印度出头。印度没让我们失望,外交官们操着咖喱味儿的英语,声情并茂,侃侃而谈,道出了四国的共同关切,也撑住了新兴国家发展权的底线。
2007年巴厘岛气候大会上警示地球升温的雕塑
最终的巴厘路线图延续了“共同但有区别”的原则,继续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技术、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。中国终于避过一劫。
随后,天时地利又一次向我们倾斜。
2008年,美国爆发次贷危机,银行业发达的欧洲被整个拖下水,冰岛等国濒临“破产”,“欧猪四国”埋雷无数,几乎全体深陷欧债危机泥潭。
整个欧盟由盛转衰,经济开始走向没落,自此,欧盟再无“改变全球秩序”的雄心和实力。
国际局势瞬息万变。甚至仅仅在接纳达赖窜访的一年多后,默克尔就不得不低下她那傲慢的头颅,伸出了求和的橄榄枝,并开始一点一点往中国卖核心技术……
04
在欧盟衰落之后,“碳排放”、“气候大会”等关键词开始掉出“热搜”,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弱。
奥巴马一下台,本就和欧盟不在一条心的美国更是迅速与限制高能耗划清界限,特朗普及其利益集团甚至多次公开宣称“全球变暖是骗局”。
昔日那些被海平面上升所威胁的、处在生死存亡边缘的岛国们呢?新闻上更是看不到他们了。
就在碳排放走向式微之时,有一个国家却接了棒,扛起了这面道德制高点的大旗。那就是中国,气候变化大会上那曾经最大的靶子。
嗯,做个不恰当比喻,是不是有种董卓加入十八路诸侯,并领导全国匡扶汉室的感觉?
虽然说碳排放是美欧的阳谋,但中国并非否定其中的道义和智慧,因势利导,开始将这阳谋为我所用。
从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性议题开始,中国就一直肯定限制碳排放的重要性,更未与人类存亡道德制高点对着干。
同时,我们又没全盘接受美欧的规划,掉进人家的预设阵地,而是坚持“共同但有区别”原则,认为所有国家共担责任,但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,而且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、技术转让和加强能力建设。
此中庸之道,既在欧美国家前维持了完美的环保形象,同时又大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。这两头的情谊,为我们未来的挪腾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08年大基建之后,中国开始一系列产业升级。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,我们从过去将环保单纯看成发展的成本,到现在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着力点。
就在欧洲深陷经济危机无暇他顾之时,我们已经悄悄地将绿色发展、生态文明等作为新发展理念,渐次写入了宪法。
与此同时,节能减排是中国向产业链、价值链的中高端进发的一个契机。毕竟,当前我们已经走到了工业化的中期,已经有资本、有实力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。
如,浙江某特种材料厂原以焦炭为燃料制作钢构件,每小时要燃烧一吨以上的焦煤,产生大量废弃粉尘污染。2016年开始用电炉后,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零排放
从1956年第一台国产6000千瓦煤电机组投运开始,中国完成了从低效到高效、从高污染物排放到低污染物排放,从依靠进口到全面国产化的大跨越。
如今,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,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,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40%。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制造国和使用国,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。
数据上更好看。中国2019比2015年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18.2%,且提前两年实现承诺的目标。
甚至,在产业升级突飞猛进的背景下,原本属于欧洲的道德制高点的绿色发展,也慢慢成为我们对外加强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。
在特朗普在位的4年时间里,和坚决退群的美国相比,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定履行《巴黎协定》,展现出自信和从容,在气变为代表的的全球治理体系中从边缘走进了中心。
昔日是碳排放最大靶子的我们,反而占据了绿色发展的道德制高点,引领着新一轮全球化。
05
如今的我们,既继承了欧洲的绿色发展路线的利益,成为他们衣钵的最有力的践行者;
同时对发展中国家,我们身为其中一员,也始终代表着他们的利益。一方面为他们争取到了大量可以兑换成发展或金钱的碳份额,一方面是他们生死存亡的守护者,一方面又是大家可以仰赖的和欧洲斗争的大哥。
在两边都大加称赞之时,我们则借此机会增加绿色技术援助,同时也送去自己的标准,开始参与主导世界碳排放的秩序结构——划重点了。
而美国呢?
昔日的经济危机后,欧盟自顾不暇,将气候变化的议题放在一边,忙着收拾经济上的烂摊子,由奥巴马暂领大旗。民主党执政时期,绿色发展反而成了中美之间为数不多的合作亮点。
到了特朗普上台,美国频频退群,公开攻击碳排放约束、全球气候变化等。研究显示,如果特朗普连任,美国的2030年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减少0.7%-1.5%,而按照奥巴马的政策,将减少19%。
这一切,都让欧盟颇为难堪,不得不彻底转向我们的怀抱。如2020年底,拜登上台前的真空期内,中欧领导人之所以能最终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,常年的互信颇为重要。
这个协议如此重要,连中纪委都对此发文了
如今,在这个涉及人类生存的道德制高点议题上,美国不仅在道德上成为众矢之的,还被我们无形间慢慢孤立。拜登上台后,估计该有得头疼了。
今天,曾经欧盟的阳谋成了我们的阳谋,恐怕谁也想不到。攻守势变,曾经劣势的短板,成了我们谋求进击的战场。
在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十年里,中国用高超的政治智慧,抓住不同的内涵的战略机遇期,完成了从跟跑到反超、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势。
因势利导,反客为主,又拉又打……我们卓越的宏观规划和工业能力,使得我们在这一系列国际攻势中游刃有余,从面子到里子,都处于有利的位置。
是非经过不知难。这种从容不是空白等来的。回首来时的路,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。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,我们始终保持定力,保持节奏,走好自己的路。
面对2030年碳达峰、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,我们还将按照自己的节奏坚实的走下去,接续努力,共同奋斗。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目标就不遥远,雄心就能实现。
其他文章推荐
镇长邮箱问答精选
……